【重要资讯】赋能湖泊生态环境实时预警精准治理,安华海洋依托自主国产装备开展 “天 - 空 - 地 - 水” 协同观测实验
实验背景与目标
-
建立集卫星遥感—航空—地面—水下多平台的天-空-地-水协同观测体系。
-
验证国产化高光谱与生物-光学参数监测装备在湖泊复杂水环境中的适应性与高精度表现。
-
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的水质反演模型,实现对叶绿素、总氮、总磷、浊度、溶解氧等关键水质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监测。
-
为水质预警、污染溯源和湖泊生态管理提供系统化的技术支撑。
“天-空-地-水”
观测平台与仪器介绍
“天”——卫星遥感
卫星过境同步观测
本次实验结合HY-3A/CZI、GF-5A/B、ZY-1 02D/02E多颗卫星数据,获取东湖多时相、多波段遥感影像,构建可复用的“天-空-地-水”同步样本库,为后续模型训练与应用迁移提供坚实基础。
用途
·获取东湖及周边区域的大范围、多时相、多波段影像
·提供整体水色空间分布、水质变化趋势、藻类水华时空扩散等宏观信息
·为水质反演模型提供空间尺度数据基准
特色
·与空、地、水观测严格时间对齐,实现多源数据融合
·可在短时间内覆盖大范围,适合长期变化监测
“空”——无人机平台
设备
·安华海洋-AOP-UAV 无人机水体表观光谱水质仪:依托大疆行业级无人机平台,创新构建智能、实时、精准、广域覆盖的水环境立体监测体系;结合安华“谱慧云析”水质监测领域AI垂直大模型,实现多源数据实时采集、智能解析、污染溯源与动态可视化全流程闭环。搭载OCR-PRO-M 多通道高性能水体高光谱辐射计,可在飞行过程中同步获取天空、水面辐亮度与辐照度,并结合AI算法可反演30+水质参数。
详细资料请扫描二维码阅读:
用途
·获取高分辨率水体光谱与成像数据
特色
·机动灵活,可针对重点水域开展快速监测
·高光谱成像可区分不同藻类、悬浮物类型
·可低空航拍,弥补卫星分辨率与云层遮挡不足
“地”——岸基与固定监测站
设备
·安华海洋-高配版AOP-FOBY-Pro漂浮式光谱观测系统:长期无人值守,实时获取水面表观光谱数据,反演可得30+水质参数
详细资料请扫描二维码阅读:
·安华海洋-水域慧瞳一杆式水质自动监测站(长期/移动式):可搭载多参数水质仪,获取温度、pH、溶解氧、电导率、叶绿素等实时数据
详细资料请扫描二维码阅读:
用途
·对重点监测点位进行实时、长期、无人值守观测
特色
·数据连续稳定,适合长期趋势分析
·观测频率高,可捕捉突发事件动态变化
·岸基光谱数据可用于卫星/无人机影像定标与验证
“水”——船载与水下平台
搭载设备
-
安华海洋-AOP-Cruise 船载表观光谱观测系统:走航式获取湖区水色光谱数据,反演可得30+水质参数
详细资料请扫描二维码阅读:
-
安华海洋-BOP-Cruise 船载生物光学参数观测系统:同步监测叶绿素、藻类种类与密度等生物光学参数
详细资料请扫描二维码阅读:
-
多参数水质仪:原位采集多种水质参数,精度高,适合长时间连续监测
-
安华海洋-AOP-USV 无人船水体表观光谱水质仪:自动航行,适合进入浅水或复杂水域进行补测
详细资料请扫描二维码阅读:
-
地表水采样与实验室分析:获取标准化水样用于化学分析与模型验证
用途
·在湖区范围内开展走航测量与站点观测
·同步采集光谱数据与多参数水质数据
·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验证遥感反演精度
特色
·高机动性,可进入不同水域进行精细化测量
·数据与遥感观测同步,可直接建立水色光谱与水质参数对应关系
·无人船可进入浅水区和复杂地形水域,提高覆盖面
实验成果务实,
为湖泊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经过 5 天的连续观测,本次联合实验取得了多方面成果:
-
验证了多平台协同监测的可行性
卫星、无人机、船载、浮标、水质站等多种观测手段配合使用,数据吻合度高,为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监测体系提供了依据。 -
发现了水质与藻类变化的联系
结合藻类监测与水质参数,初步揭示了部分区域藻密度与营养盐水平的关联,为富营养化研究和蓝藻预警提供了参考。 -
形成了可推广的观测方案
根据东湖不同水域特点,优化了设备布设和观测流程,并整理成操作指南,为后续湖泊监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
建立了东湖生态监测的基础数据
系统采集了多个子湖的水质、生物和气象数据,为长期跟踪湖泊生态变化和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
促进了科研与管理的结合
实验在省环境、市水务部门指导下开展,成果将直接服务于东湖的日常管理和生态保护。
关于安华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