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邀】第七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安华海洋诚邀您出席,与业界同仁共话海洋光学技术发展大计携手推动我国海洋光学事业再上新台阶!

 

 
 

会议通知

 
 

 

 
 
 
 

为践行“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战略方针,凝聚我国海洋与光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与力量,促进海洋光学领域的科研人员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海洋光学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定于2024年12月13-15日在珠海举办“第七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

本届大会将是一次展示创新技术、推动应用成果、探讨携手合作的开放和谐的学术盛宴。组委会热忱欢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产业届人士积极参加,共同探讨和展望我国海洋光学发展的未来。

 
 
 
 

 

 

 
 
 
 
 

会议日程

 
12月13日之前注册

12月14日上午大会报告

12月14日下午-15日全天分专题交流

 

   电子日程.pdf

 
 
 
 

组织机构

 
 

大会主席:

潘德炉 院士

吴立新 院士

何   友 院士

蒋兴伟 院士

宋君强 院士

江风益 院士

执行主席: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唐军武,崂山国家实验室

李忠平,厦门大学
李学龙,中国电信
王东晓,中山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主席:

 

何赛灵,浙江大学

何贤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实验室
何兴道,南昌航空大学

马  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赵慧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郑荣儿,中国海洋大学

朱小谦,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孙文波,东海实验室

吴  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委员:

 

白  雁,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毕卫红,燕山大学

陈丕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迟  楠,复旦大学

崔廷伟,中山大学

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

惠凤鸣,中山大学

廖  然,清华大学

刘  东,浙江大学

刘  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邵理阳,南方科技大学

史久林,南昌航空大学

陶邦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王  琦,东北大学

王付印,国防科技大学

吴国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吴松华,中国海洋大学

徐  敬,浙江大学

薛  彬,同济大学

张  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赵南京,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赵宇梅,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周  燕,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周田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组织委员会(音序):

主席:王东晓,中山大学

共主席:

廖    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刘  东,浙江大学

史久林,南昌航空大学

王付印,国防科技大学

吴国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吴松华,中国海洋大学

赵  俊,中山大学

周  燕,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分专题组织机构

5个会议主议题

 

1.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主席李忠平,厦门大学

共主

陶邦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廖  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专题秘书:
练冬梅,厦门大学

2.水下光学信息探测技术

 

主席:孙文波,东海实验室

共主席:

张   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

专题秘书:

陈  皖,东海实验室

3.水下光学通信技术

 

主席:何赛灵,浙江大学

共主席:

迟    楠,复旦大学

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周田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秘书:

费    超,浙江大学

洪晓建,浙江大学

4. 海洋光学遥感技术

 

主席:何贤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实验室
共主席:
吴松华,中国海洋大学
崔廷伟,中山大学
史久林,南昌航空大学

专题秘书:
王雨馨,浙江大学

5.新概念、新技术与新应用

 

主席:吴  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共主席:

王付印,国防科技大学
邵理阳,南方科技大学

专题秘书:
宋   冉,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2个特别关注领域

 

6. 极地及深远海

 

主席:周燕,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共主席:

惠凤鸣,中山大学

吴国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秘书:
孙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7.基于光学技术的海洋牧场监测与智能管理创新

 

主席:赵俊,中山大学

共主席:

刘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陈丕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专题秘书:
林奇琦,中山大学

 
 

邀请报告(音序,更新中)

 

01

专题1.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廖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水中悬浮颗粒的缪勒矩阵测量方法与装置(主旨)

陶邦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基于水体光学特性分类的海洋遥感空谱融合方法(主旨)

黄微,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面向珊瑚礁光学浅水的MSI影像大气校正方法评估

李彩,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水固有光学测量技术及应用

刘佳,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水下目标主被动光学探测技术研究

刘显傅,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基于QA Score算法的SeaBASS数据集质量评估分析

宋庆君,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新一代水色卫星定标检验的海洋光学装备需求

孙德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球海洋典型浮游植物类群卫星遥感及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余小龙,厦门大学——基于低成本照相机的水下光质测量方法

02

专题2.水下光学信息探测技术

 

毕卫红,燕山大学——海洋生态灾害生物水下监测技术与系统研发(主旨)

刘  东,浙江大学——近岸环境激光雷达探测技术与应用(主旨)

王晓萍,浙江大学——海洋浮游植物的水下全息成像技术及应用(主旨)

杜立彬,山东科技大学——机载激光探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杜增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多通道激光拉曼光谱探测系统的研发及在冷泉区域的科学应用

胡浩丰,天津大学——基于偏振信息的水下超级视觉

田  野,中国海洋大学——面向深海原位探测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

田兆硕,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相邻帧差法的激光雷达水下成像系统研究

王新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学成像在西沙群岛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薛庆生,中国海洋大学——面向水下无人平台应用的高光谱成像探测技术研究

赵  昭,东海实验室——三维多子域(MR)伪谱法(PSTD)的全波形数值模拟

 

03

专题3.水下光学通信技术

 

汪  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水下无线蓝绿光通信研究进展(主旨)

王永进,南京邮电大学——空天海地全光通信及氮化镓光电融合集成(主旨)
徐  敬,浙江大学——水下无线光通信:样机开发与海试(主旨)

周田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深海光通信研究进展与应用思考(主旨)

艾  勇,武汉大学——海底观测站的无线光数据传输设备测试

费  超,浙江大学——基于FPGA的超高速实时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设计

韩  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面向AUV接驳应用的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

韩香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层海水物理特性建模及蓝绿激光传输特性分析

江  明,中山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跨介质可见光通信链路传输技术

孔美巍,同济大学——浑浊动态海水中的水下无线光通信链路建立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李晓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涡旋光束信息提取及识别算法研究
宋  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小型化水下应用激光器研究进展

孙彩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水下无线光通信研究

王  潼,长春理工大学——待定

鄢秋荣,南昌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时钟和数据恢复技术研究

张  亮,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超远距离水下光通信技术研究

张建磊,西安邮电大学——动态水下信道环境无线光自适应节能合并接收技术

周盈君,复旦大学——水下可见光通信技术

 

04

专题4.海洋光学遥感技术

 

陈  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激光剖面与昼夜遥感(主旨)

陈育伟,中国科学院大学——待定(主旨)

乐成峰,浙江大学——极地海洋生态与碳循环遥感初步进展(主旨)

叶小敏,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海洋水色卫星叶绿素a浓度数据及其重构(主旨)

陈  军,西安交通大学——海洋卫星资料再校正的一点思考

陈树果,中国海洋大学——我国自主海洋水色卫星辐射定标进展

崔廷伟,中山大学——陆源治污海洋响应的遥感研究

丁  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高轨海洋海岸带卫星进展与应用体系初步构建

何贤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实验室——水色遥感辐射传输模型与大气校正技术新进展

刘荣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卫星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研究

马  跃,武汉大学——星载光子计数激光雷达辐射传输与几何定标探讨

史久林,南昌航空大学——基于布里渊散射的水体油污染探测技术研究

王迪峰,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近海海表溶解氧遥感探讨

王胜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初级生产力卫星遥感研究进展

肖艳芳,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星载激光雷达与再分析资料结合的海雾探测方法研究

邢前国,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典型海洋藻华光谱特征及其卫星遥感

杨苏辉,北京理工大学——散射抑制算法在水下三维点云成像激光雷达中的应用

 

05

专题5.新概念、新技术与新应用

 

董  超,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海洋立体组网观探测技术现状及进展(主旨)

李朝晖,中山大学——基于海底通信光缆的海洋信息感知与融合(主旨)

商志刚,哈尔滨工程大学——空海跨域通信中光学典型应用发展与探索(主旨)

王三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近场磁物理的张量梯度磁探测技术研究(主旨)

曹春燕,国防科技大学——水下超远程无中继模拟光传输技术

鲁  平,华中科技大学——全光集成MOMS光纤水听器

上官明佳,厦门大学——单光子水下目标成像激光雷达

王付印,国防科技大学——光纤甚低频声学振动传感及海上应用

王康伟,苏州大学——基于介质无关双阶段物理校正网络的涉水视觉增强技术研究

吴  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海多物理参量传感器及模拟深海环境下的检验校准技术

谢  劼,苏州大学——海洋多光谱遥感影像光谱盲超分研究

杨华勇,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水陆一体分布式光纤水声-地震联合监测试验研究与重难点问题探讨

 

06

专题6.极地及深远海

 

惠凤鸣,中山大学——北极航行安全:现状与挑战(主旨)

周  燕,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距离选通水下成像技术及应用(主旨)

耿旭辉,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

金伟其,北京理工大学——基于SPAD阵列的水下单光子成像系统及其实验分析

王  勇,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基于着陆器的深海原位探测和资源获取

王维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北冰洋漫射衰减系数的观测与模拟

吴亚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水下声光智能导引技术研究

杨顶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基于深紫外激光诱导荧光的深海微型生物原位观测技术

杨绍琼,天津大学——无人潜航器平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07

专题7.基于光学技术的海洋牧场监测与智能管理创新

 

卢建国,中山大学——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省粤海粮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与进展(主旨)

余  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基于遥感和观测数据的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生态承载力研究(主旨)

陈泽堂,东华理工大学/广州海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学在海洋牧场与现代化海洋牧场中的研究与应用

顾艳镇,浙江大学——基于水下在线观测视频研究海洋牧场鱼类资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志刚,中山大学——珠海海洋牧场监测预警与预报系统介绍

肖灿博,中山大学——人工上升流在海洋碳增汇和资源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徐  超,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数字南海

宇婧婧,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数字孪生应用平台

 

 

 
 

议题方向

 
 

1.水体光学特性研究

本专题将开展水下光学探测、水色遥感等研究的基础。水体中复杂的组分要素(比如有机/无机、颗粒物/溶解物)使得不同类型水体的光学特性(比如散射角分布、吸收/散射光谱、偏振等)呈现显著差异,从而决定了水下光场的分布及传输过程。如何深入认识水体光学特征机理,解析水体组分要素的光学特性和对水下光场的调制,通过多种手段有效探测水体光学信息,一直是水体光学研究的重要关注点。特别是近年来如圆偏振、涡旋光等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光束对水体颗粒特性信息的提取应用以及其在水下传输特性已成为新的热点。

本专题诚邀各位同仁就水体光学参量测量方法、水体组分光学特性机理、水体光学特性建模、水体辐射传输过程,以及新型的现场/遥感水体组分信息获取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开展交流。

 

2.水下光学信息探测技术

本专题将围绕水下光学感知科学与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议题包含测海激光雷达和主动/被动原位光学探测技术,偏振/光谱/相位传感等方面的水下装备研究,以及探测理论如水下光散射和辐射传输,和探测数据的应用。实现对获取水下目标、海洋生地化参数、海洋光学参数等方面的科学和装备技术有方向性的探索。

 

3.水下光学通信技术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水下无线通信的需求愈加迫切。作为在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海洋中的各类设备之间,以及水面与水下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均需要水下通信,在民用与军用方向均具有重要意义。声波作为最常见的水下无线通信,由于其具有低速率,高延迟,安全性差等问题而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水下通信需求。传统射频通信虽然可以在水下实现高于声波通信的传输速率,但是巨大的衰减使其无法实现长距离传输。而蓝绿可见光(波长范围:450~550 nm)在水中较小的衰减则为水下可见光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与声波和射频通信相比,水下可见光通信成本低、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且安全性高,已成为各国科研与产业聚焦的重点。

征稿范围:1.水下光通信调制、编码;2.水下光MIMO通信;3.水下光通信收发机设计;4.水下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5.水下光通信模型;6.水下光信道特性分析;7.水下光通信信道测量、补偿与建模;8.水下光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设计技术;9.水下光定位技术;10.水下光通信对准技术;11.水下光复用技术;12.水下光通信路由技术;13.水下单光子传输技术;14.水下弱光检测技术;15.水下光通信抗干扰技术;16.水下光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17.水下光集成芯片设计;18.水下光通信器件;19.水下光跨介质通信等。

 

4.海洋光学遥感技术

光学遥感技术是探测全球和区域海洋生态环境、资源以及海洋目标等的重要手段。随着水色卫星遥感时空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逐步提高,以及主动激光雷达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海洋光学遥感在机理模型、反演算法、应用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新进展。同时,当前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平台、新技术也为海洋光学遥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空天协同遥感技术及应用取得了快速发展。本专题将围绕海洋光学遥感技术主题,交流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促进我国海洋光学遥感技术发展。 

征稿范围:遥感辐射传输机理、水色遥感技术与应用、激光雷达遥感、无人机遥感、AI遥感应用技术、浅海地形与底质遥感等方向的最新技术进展及研究成果。

 

5.新概念、新技术与新应用

当前智能技术已经在海洋光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涉水视觉、水下成像、图像处理和智能控制等方面涌现出一系列围绕人工智能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应用,为海洋探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征稿范围:智能图像处理、水下机器人、智能光学导引、海底观测网等方向的最新科学理论、前沿技术及研究成果。

 

X议题

6.极地及深远海

研讨极地及深远海科学研究、平台作业、资源勘探等涉及到的光学探测理论、技术和装备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应用需求及发展方向。

重点包括

1)探测应用需求及发展方向;2)极地星-空-冰-海立体监测;3)物/化/生传感及应用;4)目标探测识别及应用;5)信息处理方法及人工智能在极地及深远海中的应用研究

 

7.基于光学技术的海洋牧场监测与智能管理创新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方式,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还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如何有效监测和管理海洋牧场,确保其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海洋光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能够精确监测水体环境变化、生物资源动态以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

征稿范围:海洋光学技术在海洋牧场中的应用、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进展、海洋牧场生物资源监测与评估、光学技术辅助下的海洋牧场管理优化、未来发展与挑战等。

 

 
 
 

论文出版

 
 
 

会议文集: 

SPIE会议论文集 (EI)   

合作期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
《红外与激光工程》(EI)
《光学精密工程》(EI)
《光子学报》(EI)
《遥感学报》(EI)
《电光与控制》(中文核心)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
《量子电子学报》(中文核心)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中文核心)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科技核心)

 

 

 
 

会议注册

 
 

 

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注册参会!

注册网址:

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Ocean_Optics2024.html





欢迎加入学会!

会员注册链接:

https://b2b.csoe.org.cn/member/invite.php?user=wudi&goto=account

 

会议费包括:

1、第1-3日所有会场和展区入场;

2、第2-3日的午餐,第1-3日的晚餐,会议期间茶歇;
3、会议手册、会议投稿文集、资料袋。

 

注意事项: 

1. 退款:会议费在会前2周之前可退全款,会前2周以后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

2. 如果您计划先个人垫付再报销,请先跟单位财务确认好是否支持这种方式;

3. 会议费不包含论文出版费、住宿费;

4. 由于会议预算有限,邀请报告人也需要注册并缴纳会议费;

5. CSOE会员优惠须为会员证在有效期内的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

 

缴费方式:

a) 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支付完成后将跳转到报名管理页面,请在该页面点击”申请“,填写开票信息。
b) 银行汇款:

电汇账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开户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附言备注项:OceanOptics+参会人姓名

c) 现场刷卡或支付宝支付 

 

 
 

交通住宿

 
 

 

会议酒店:

珠海德翰大酒店

 

会议地址: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吉大路2号国际会议中心(酒店) 

 

酒店预订:

段经理,18025082863(请报参加第七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

 

酒店价格:

大床、标间均为480元/天,含早

 

下载文件

会议通知-第七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pdf

邀请函_第七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pdf

会务证明.pdf

光学工程优秀博士生论坛(学生快报告).pptx

海洋光学海报模板.pptx

 

 

关于安华海洋

 
 

      

      安华海洋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华海洋),位于中国深圳,是南方科技大学孵化企业。

安华海洋专注于国产海洋智能装备“泛水域”智慧服务两大业务板块,产线覆盖国产水体光学智能监测装备、深海探测装备、智慧水域整体解决方案、海洋科教实训等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国防安全、深海探索、水质监测和预警预报等领域,具备研发、生产、销售、工程作业、可视化管理、智慧决策等“全链条”、“端到端”、“一体化”技术能力,是国内领先的国产水体光学装备供应商,是“泛水域”智能监测装备和智慧水域解决方案服务商,是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在“泛水域”智慧决策方面的可靠帮手,是共同开拓产业生态链的得力干将。

公司本着“安邦振华,智慧链接水世界”的初心,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依托世界领先的“泛水域”光学智能感知核心技术,融合南方科技大学“产学研用”转化成果,致力成为国产海洋智能装备和“泛水域”智慧解决方案领军者!

 

 

     编辑:周春姣

     审核:孙兆凤

     投稿邮箱:sales@AnhuaOcean.com

 

 

 

创建时间:2024-12-11
首页    案例    【诚邀】第七届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安华海洋诚邀您出席,与业界同仁共话海洋光学技术发展大计携手推动我国海洋光学事业再上新台阶!